【汇旺担保】领导

[拼音]:lingdao

[英文]:leadership

反映群体中控制与服从关系的概念。属群体中动态过程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内容,有各种不同的定义。H.孔茨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一门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R.M.斯托格迪尔认为,领导是为确定和实现目标而影响群体活动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个人作用和与特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从这些定义中看出,领导绩效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他们所处的环境3个因素的函式。领导的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

(1)确定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2)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3)组织作业,协调活动;

(4)对外代表本群体。

在西方社会心理学中,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重视对领导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其中主要的有:特质理论、情境理论、作风理论、行为理论和应变理论。

特质理论

由美国学者E.S.保加尔杜斯在30年代提出,认为只有具备一定的个人品质、一定的心理特征的人才能当领导。后来有的研究者试图划分出领导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但是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特征是难以具备的。还有的学者根据研究者提出的领导特征编写了一份包括79种特征的一览表。其中有:主动精神、平易近人、幽默感、热情、自信、友好态度等等。但对此加以分析,就会发现没有一种特征在一览表中佔有稳定地位。

情境理论

美国学者R.F.贝尔斯等人作了大量研究以后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领导基本上是情境的产物。在群体生活的各种具体情境中,有的成员突出出来,或者他的某一种品质超过了其他成员,而这个品质在该情境中非常必要,于是具有这一品质的人就成为领导。这一理论认为先天品质不甚重要,强调领导的特征或品质是相对的。

作风理论

主要分析不同型别的领导作风对被领导者心理的影响和工作效绩的差别。德国心理学家K.莱温30年代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他以“权力”为基础,把领导作风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3种。认为专制型的领导者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他决定所有的政策和活动,使被领导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民主型的领导者把权力交给整个群体,注意发挥群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照顾被领导者的需要和愿望,组织群体决策,使群体成员自己决定自己工作的进度和方法;放任型的领导者放弃领导,把权力交给每个被领导者,自己则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既很少参与群体活动,又很少为被领导者提供必要的资料,使被领导者完全独立地进行工作。莱温以群体活动绩效为指标分析这 3种领导作风的作用。结果表明,民主型的领导作风效果最好,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关系融洽,被领导者满意度高;专制型的领导作风的效果次之,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士气低、满意度低;放任型的领导作风效果最差,产量低,质量差,但达到了社交目标。

行为理论

理论试图通过对领导行为的归类和分析,找出理想的领导行为模式。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观察领导行为和测量领导绩效来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他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领导行为分为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两个维度。认为领导者如果倾向于员工取向,就会特别重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从而表现出关心人、体贴人和满足人们需要的领导行为;领导者如果倾向于生产取向,就会特别重视工作中的工艺技术和管理,表现出大量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监督等领导行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采用“领导行为问卷法”,请下级人员描述自己领导者的行为,并以此为根据研究领导行为。他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把领导行为分成两个维度,即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包括组织设计、明确职责和关系、确定工作目标等等;关心人包括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级意见、注意下级的感情和问题等等。他们认为任何领导者的行为都是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这些不同的组合可以用4分图来表示(见图1)。

研究结果表明,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行为组合,是理想的领导行为模式。

应变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领导的效果决定于领导者的特征、被领导者的特征和两者所处的特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派认为,领导者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倾向于关系取向的领导者通常都会表现出关心人、体贴人的领导行为,倾向于工作取向的领导者则表现出埋头苦干、只关心工作而不顾下级需要的领导行为。要提高领导者的工作效率,就必须研究领导者的特征和情境特征的关系,通过把领导者安排到适合其个性特征的环境中来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另一派认为,领导者的领导作风和领导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出色的领导者应了解、分析下级的个性特征和情境因素,并且根据这些条件来选用合适的领导作风和领导行为,从而获取良好的领导效果。前一派的代表是F.费德勒。他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于1951年提出一个有效领导的应变模型──费德勒模型。认为每个领导者的个性特征都是相对稳定的,可以根据投射测验的原理设计LPC(受欢迎程度最低的共事者)问卷进行测量。根据每个领导者的测验分数,即可确定每个领导者在领导行为方面的个性特征。LPC分数高的领导者具有关系取向。LPC分数低的领导者则具有工作取向。费德勒通过调查研究,从所有情境中分出3种基本因素,即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任务结构和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并根据各因素的多种组合把群体所处的情境分为8种类型。这8种类型如下表:费德勒通过测量每个领导者的 LPC分数和评价每个群体的工作绩效后得出如下结论:在最有利(上表中1、2、3)和最不利(上表中8)的情境条件下,选用工作取向的领导行为较适宜,而在中等的情境条件下选用关系取向的领导行为较适宜。

应变理论另一派的代表是心理学家A.K.卡曼。他把以费德勒为代表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与个性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认为,领导行为必须与下级的成熟程度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卡曼提出,随著职工工龄的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领导行为也应当按照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的顺序逐渐转变。当被领导者的思想与技术都不成熟时,可以采用高工作—低关系的领导行为,向被领导者明确指出干什么和怎样干,并提出具体要求。当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可以采用高工作—高关系或高关系—低工作的领导行为,通过说服教育和参加管理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当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很高时可以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行为,通过信任和授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领导效果。应变理论由于摆脱了单因素研究的束缚,进行了多因素的研究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已成为领导问题研究的主流。

更多信息: 博鱼 赌球